工作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质量保障 > 工作动态 > 正文

文化铸魂 协同强能 质保促改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师范类专业自评自建案例

作者:   时间:2023-11-14   点击数:


内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办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学两个师范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贯彻落实学校“扎根地方、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围绕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构建多维保障体系,形成了“两个文化”铸魂、“三个抓手”强能、“一套质保”促改的“231”特色育人举措。20239月,两个专业同时接受了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联合考察组的现场考察。

一、“两个文化”铸魂

(一)以廉洁文化培师德

学院依托四川省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内江市预防腐败研究中心等省市科研科普平台,着力推动廉洁文化育人融入“三全育人”体系,形成了以廉洁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专业创作和社会实践为两翼,以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为根基的“一体两翼一基”廉洁文化育人模式。比如,在第一课堂中,学院建成《大学生廉洁教育社会实践》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由学生自主策划廉洁教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在提升学生综合育人能力过程中,实现廉洁素养的提升。在专业创作中,引导学生开展廉洁选题的科学研究和专业创作,学生参与调研行成的咨政报告获得省纪委书记的肯定性批示并报时任省委书记参阅。学院策划的“廉洁文化丛书”成果《隆昌清官廉吏故事集》《“微”读廉洁:廉洁主题微小说选编》等著作均有学生深度参与。

“一体两翼一基”廉洁文化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了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传统廉洁文化,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革命廉洁文化,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独特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养成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等师德素养。该模式获得两任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的充分肯定。20238月,该模式入选教育部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的百优案例。

(二)以地情文化养情怀

学院有四川省方志办、重庆市方志办和我校三方共建的川渝第一家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有与内江市共建的地情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产教融合基地;学校建有四川省方志办与我校共建的四川省方志馆内江师范学院分馆,有四川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内江市和我校三方共建的全国第一家“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收藏馆”。依托这些平台和资源,专业组建地情文化研究团队,开发《地方志与巴蜀文化》课程,形成了“中心+基地+两馆+团队+课程”五位一体的地情文化研究与育人体系,坚持用巴蜀地情文化涵养学生养成扎根地方、乐教敬业的教育情怀。根据近三年就业数据统计,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川南地区的对口就业率在30%以上,在四川省内对口就业率在60%以上,在西南地区对口就业率在80%以上,这与两个专业“立足川南、面向四川、辐射西南”的服务面向高度契合。

二、“三个抓手”强能

(一)以协同育人为抓手,做实强能支撑

1.构建多方主体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

在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无论是“反向设计”还是“正向施工”,都需要专业建立高质量的、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作为保障。

一是建平台。建立由“专业+教科所+中学”三方参与的协同育人实体平台,分别在内江市教科所、内江六中、内江一中、隆昌一中、威远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成立了历史学专业校地协同育人示范基地。二是聚人才。通过 “借智”方式,遴选聘请25名来自省内外中学、地方教科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为客座教授,让通晓历史师范生培养的行家参与专业建设。

2.推动协同育人融入反向设计和正向施工过程

一是协同育人融入反向设计。引导校外专家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深度访谈等方式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达成评价、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课程体系设置与优化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重要环节的咨询、论证工作。二是协同育人融入正向施工。引入具有丰富基础教育经验的外聘教师以专题讲座或兼职授课等方式参与新生入学教育、实践教学指导、论文指导、技能竞赛指导等人才培养环节的工作。

通过推动协同育人的 “双向融入”,实现了多方利益主体的资源融通,夯实了人才培养的内外保障。比如,与协同育人基地开展的“师资互培”项目,实现了跨学段师资互助增能,推动了专业教师及时掌握基础教育发展动态。与川渝两省(市)方志办合作在研的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探索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模式。与内江市张大千纪念馆共建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实施《文物与博物馆》课等程。与内江市党史地方志研究室组建“中小学乡土历史文化教材编研团队”,为专业学生参与相关工作提供了历练机会。

(二)以课程优化为抓手,夯实强能基础

立足中学政治(道法)、历史教学实际需求,优化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设置。在历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强化形成学科教学类课程“5+2”矩阵,开足5门学科教学基础课程,开发2门学科教学特色课程,为学生学会中学学科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以锻炼技能为抓手,实现强能目标

专业通过念好 “训”“看”“践”“赛”的“四字诀”,提升学生中学学科教学能力。依托校地协同育人示范基地,遴选校内外优秀教师强化实训指导,念好“训”字诀。组织学生参加内江市优质课展示、内江市名师工作坊观摩活动,念好“看”字诀。落实教学实习“双导师制”,强化“三习”过程监管,念好“践”字诀。常态举办师范生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念好“赛”字诀。

通过念好“四字诀”,学生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近些年,历史学专业学生获得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精彩一课”全国教学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川渝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学生在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川渝首届师范生教学能大赛中,获三等奖1项;在“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奖20余人次;获优秀支教教师等荣誉称号10余人次。

三、“一套质保”促改

在全面落实学校“五位一体”质量监控和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我们秉持“永远在路上”的质量建设理念,着力解决正向施工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强化对“课程实施”环节的质量监控。

(一)建“两委”,压实主体责任

在学院设由书记、院长亲自挂帅任主任的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教学质量评估小组,健全运行制度、选优培强队伍,完善进退机制,层层压实质量建设的主体责任。

(二)抓“行动”,盯紧课程实施

“两委”以发现和纠正课程运行和课程评价中的问题为导向。教指委聚焦课程运行环节,采用听课、看课、检查教学材料、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对日常课程运行全过程进行督导和监控。质评委聚焦课程评价环节,采用抽查课程考核资料等方式,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质量进行监控和指导。

(三)长“牙齿”,强化持续整改

学院质量监控机制运行的结果实现“一应用,一挂钩”:一是质量控制机制运行结果直接应用于专业人才培养各环节工作的持续改进。二是质量控制机制运行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核发、年度目标考核、教学任务分配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指标挂钩。通过长“牙齿”的质量控制机制逐步推动形成专业建设的质量文化,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内江师范学院教学评估中心 (C)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832-2342433/2341902 邮箱 eecnjtc@126.com 蜀ICP备05006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