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料 编号:201303
教学督导简报
第3期(总第3期)
内江师范学院教学评估中心编印 2013年5月24日
教育科学学院“631”课堂教学模式观摩评价
——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的调研报告之二
编者按:随着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推进,五个试点专业二级学院都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但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为模式而模式,其改革也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每一种模式的提出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反复探索、实践检验。并且,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根据教育学限制性原理[①]:“自下而上经验地构建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使所有学生都达到优良,不可能。”因为任何模式都要受到专业特点、培养目标、课程性质、课堂目标、课堂内容、学生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此外,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做统一”,一方面要打破满堂灌的讲授模式,另一方面要防止为“做”而“做”,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展示场,从而削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造成表面热闹而学生收获甚少的低效课堂。因此,当前我校五个试点专业二级学院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都有待进一步实践检验。教学评估中心在继数信学院“导、学、评、研”课堂教学模式调研之后,继续组织专家对教科院的“631”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观摩评价,旨在真实了解我校育人模式改革现状,发现优点及时总结推广,针对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健康有序推进。为此,特印发本简报。
为推进我校“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估中心于2013年5月23日上午组织部分督导专家到中文楼204教室观摩评价了教科院的“631”课堂教学模式。献课教师是教科院副教授左群英博士,献课班级是学前教育专业2011级5班,课程名称为《教师专业发展》,课题为“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课时为1课时。
参加听课的有学校副校长曾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海涛,副主任李冬柏,评估中心副主任胡志金,教学督导专家肖体仁、张力行、陈海珍、李大伟,教指委专家王希尧。
课堂上,左群英老师花了7分钟时间归纳提炼上节课内容要点,提示本节课目标;花了20分钟时间让班上第四小组同学介绍、展示并带领全班同学学习她们自己编排设计的幼儿徒手操;花了17分钟时间与全班同学一道研评了第四小组同学的徒手操编排设计表演效果;剩下2分钟时间对整堂课进行了总结。
观摩结束后,任课教师和听课人员在文新学院会议室对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和“631”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现场评议。左群英老师简要介绍了本堂课的设计思路,谈了教后感想。教科学院慕彦瑾副院长解释了“631”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即每课时45分钟按照6:3:1的比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60%,教师的讲课时间约占30%,剩余的10%用于每课时的学习效果测评。其他专家依次简要评议了本堂课和“631”课堂教学模式。
专家们普遍认为,左群英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灵活,符合专业特点,时间分配上基本符合“631”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任课教师教学素养较高,课堂主导驾驭能力强,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参与率高,发言评议大胆,课堂氛围和谐,体现了教学做统一的基本精神,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一讲到底的单一局面;整堂课具有鲜明浓郁的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当然,专家们对本堂课也提出一些具体改进意见,如徒手操展示时间过长,展示与本次课题的关联性不够密切、具体等。
在调研听课中,专家提出了四个问题。
一是本次献课没在试点专业(教育学,本科)进行,因此难以反映育人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的课堂教学情况。
二是 “631”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不够明确。专家们认为该课堂教学模式的提法本身不太规范,一会儿是“613”,一会儿是“631”;模式的内涵解读不统一,一会儿说10%的时间用来课堂总结,一会儿说10%的时间用来课堂测评。
三是“631”课堂教学模式适用范围不明确。在《内江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中,该模式是教科学院试点专业试点课程《教育学原理》的课堂讲授模式,而教科院在教学工作大会上的汇报发言中,以及在本次调研中,却变成了教科院的试点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否适合教科院的所有专业课程?适用范围扩大是否恰当?
四是把一堂课按时间分配比例形成课堂教学模式,缺乏科学依据。一堂课的时间如何分配取决于专业特点、培养目标、课程性质、课堂目标、课堂内容、学生特点等多种因素,如果固定在“631”比例上,就会显得机械、呆板。因此,建议教科院试点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入探讨,明晰“631”的内涵、结构及效果。
主题词:课堂教学模式 育人模式改革 调研
报 送:校领导、校长办公室
抄 送:教务处、二级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学办公室
存: 内江师范学院教学评估中心 (共印5份)
[①]査有梁,论教育改革的限制性原理,教育科学研究,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