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本科专业课程评估方案
内师院发〔2017〕59号
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载体和主渠道,课程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水平高低。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助推学校内涵发展、错位发展和转型发展,全面加强课程改革与建设,发挥评估的导向促进作用,特制订本方案。
一、课程评估的意义和原则
1.课程评估的意义。通过课程评估,帮助教师明确树立课程的标准意识、主体意识[1]和质量意识,引导课程教师、专业教研室和二级学院加强课程的改革、管理和建设,建立课程的质量保障机制,提高课程质量,打造课程特色。
2.课程评估的原则。在评估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
(2)以评促教,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重在建设。
(3)以课程教师(课程群)、专业教研室和二级学院自评为主。
(4)以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导向。
(5)以问题诊断、改进提升、信息交流为重点。
二、课程评估的组织实施
1.评估处负责对全校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评估工作。
2.评估内容主要是近三年的情况,相关数据截止时间为当年8月31日。
3.评估流程由评估处制发评估通知、二级学院自评、学校专家评估和评估处印发简报四个阶段构成。
4.二级学院自评工作的基本程序。
(1)根据评估通知,二级学院自评小组启动本院的课程自评工作,制订实施方案,方案提交评估处。
(2)自评小组对照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收集佐证材料、师生意见,总结经验,诊断问题。
(3)以课程为单位,按照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写出自评报告。
(4)课程自评报告提交评估处,由评估处组织专家审阅。
(5)在专家现场诊断后,修改完善课程自评报告。
(6)课程自评报告(定稿)送评估处存档。
5.学校评估工作的基本程序。
(1)评估处制发本科专业课程的评估通知,明确评估的工作安排和具体要求。
(2)召开学校课程评估的专家组会议,明确专家的工作任务。
(3)组织学校评估专家深入课堂随机听课,学评委开展学生问卷调查。
(4)组织学校评估专家到二级学院现场审核自评报告的相关信息,听取课程负责人、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现场汇报,必要时召开师生座谈会。
(5)专家组根据评估指标体系逐项评估,提出评价等级,形成评估结论。
(6)评估处根据专家组提交的评估结论,形成评估简报。
三、评估结果的等次及处置
1. 课程评估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其中,优
秀课程得分不低于90分,名额不超出参评课程总数的20%;良好课程得分为75-89分;合格课程得分为60-74分;不合格课程得分为60分以下。
2.对优秀课程给予表彰奖励并推广其先进经验。其中,优秀课程主讲人在当
年评优(含竞评校级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年度考评优秀)、晋职、晋级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3.对合格课程提出改进意见,由教师、教研室和二级学院提升课程质量。
4.对不合格课程提出整改意见并启动整改机制。
四、课程评估的指标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2016版),立足我校校情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内江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评估手册》(2013版)、《内江师范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2017版)和我校2014年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核心课程评估的实践情况,借鉴省内同行院校的部分做法,制订本指标体系。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专业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等级标准
|
优秀(权重系数=1)
| 合格(权重系数=0.6)
|
A1定位与目标(10分)
| B1课程定位
| 对国家社会行业需求、学校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支撑、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性质类别、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等定位清晰、科学合理。
| 对国家社会行业需求、学校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支撑、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性质类别、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等定位基本清晰。
|
B2课程目标
| 较好体现 “4+1”标准[2]、课程特点和课程功能。
| 基本体现“4+1”标准、课程特点和课程功能。
|
A2课程文本(20分)
| B3课程标准
| 课程性质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知识模块列表)五个部分清晰完善,体现“4+1”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促进学生成才发展。
| 课程性质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知识模块列表)五个部分基本清晰,体现“4+1”标准,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成才发展。
|
B4教材及学习辅助材料
| 选用规划教材,自编特色教材(含先行试用的讲义),理论类课程教材体现知识经典性、逻辑严明性和学习引导性,应用类课程教材体现知识应用性、学术前沿性和实践操作性;学习辅助材料多样化、信息化、学生满意度不低于90%。
| 选用近10年之内公开出版教材,自编特色教材(含先行试用的讲义);有学习辅助材料,学生无异议人数不低于80%。
|
B5教案及教学进度表
| 教案格式规范,内容体现课程标准,预设进度与教学进度表一致,详略得当;教学进度表填写规范,进度安排合理,课型与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一致。
| 教案格式规范,内容体现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表填写规范,进度安排合理。
|
B6考试大纲及试卷
| 考试目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试卷结构和课程成绩五部分清晰完善,较好体现课程性质理念;试卷体现考试大纲要求,难度适中、题量适当、覆盖面广、区分度高,题型灵活多样,梯度编排科学,分值分布合理,表述准确简明,卷面规范无误。
| 考试目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试卷结构和课程成绩五部分基本清晰,能体现课程性质理念;试卷体现考试大纲要求,难度适中、题量适当,梯度编排科学,分值分布合理,表述准确,卷面规范无误。
|
A3教学条件(15分)
| B7主讲教师
| (课程群)教师数量足够,教师承担年度课时量不超出正常工作量的120%;教师学位或职称与所教课程专业对口,学历超过学校要求。
| (课程群)教师数量足够,教师承担年度课时量不超出正常工作量的150%;教师学位或职称与所教课程专业对口,学历达到学校要求。
|
B8教师素养
| 热爱学生,从严执教,教学质量高,学生满意度不低于90%。近三年来,承担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参加校内外教学科研评估培训不少于3次,教学材料规范,无教学事故。
| 遵守教学规范,教学质量合格,学生满意度不低于60%。近三年来,参与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参加校内外教学科研评估培训不少于1次,未被通报,无教学事故。
|
B9设施场所
| 教学场地、实训场地、设施设备完全满足教学需要。有校外实训实践场地,近三年开展课程实践不少于3次。
| 教学场地、实训场地、设施设备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有校外实训实践场地,近三年开展课程实践不少于1次。
|
A4教学过程(25分)
| B10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设计体现“4+1”标准,内容设计体现理论性与应用性、经典性与当代性的统一,信息量大,及时反映学科前沿和行业实际;方法设计体现讲授与自学、掌握与探究、认知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统一,具有创新性。
| 教学目标设计体现“4+1”标准,内容设计紧扣重点难点、逻辑层次清晰,理论联系实际,反映教学科研成果;方法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具有多样性。
|
B11课堂教学
| 教学进度符合教学日历,课堂组织有序,学生课堂参与率不低于90%;教与学的任务分配合理,讲授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指导性;教学凸显“4+1”标准,学术性与应用性融合巧妙;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独特。学生满意度不低于90%。
| 教学进度符合教学日历,课堂组织有序,学生课堂参与率不低于60%;教与学的任务明确,讲授重点突出;教学体现“4+1”标准,能兼顾学术性与应用性;有一定的教学艺术。学生满意度不低于60%。
|
B12实验实践教学
| 实验类课程的实验开出率100%,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数目不低于实验总数的70%,实验课每组学生数符合相关要求,实验大纲、开课记录、实验报告等资料完整;课程见习、实训、实习的任务明确,过程管理有序,有计划、总结、交流、评价材料,实践效果满意度不低于90%。
| 实验类课程的实验开出率90%,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数目不低于实验总数的50%,实验课每组学生数符合相关要求,实验大纲、开课记录、实验报告等资料完整;课程见习、实训、实习的任务明确,过程管理有序,有计划总结材料,实践效果满意度不低于60%。
|
B13学生辅导
| 重视学生思想引导、心理健康维护和专业情感培养,按计划布置批改学生的作业、笔记、报告,全面指导学生开展学、练、研、做、养等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团队、学习氛围和一定学习成果,学生满意度不低于90%。
| 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情感,批改学生作业,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满意度不低于60%。
|
B14学习考评
| 平时成绩、实验实践成绩有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考评材料完整,考评过程公正公开,学生参与度高,学生满意度不低于90%。
| 平时成绩、实验实践成绩有明确的考评标准,有考评材料,考评过程公正公开,学生满意度不低于60%。
|
A5质量保障(15分)
| B15教学管理
| 严格遵守教学常规;主动配合教学管理部门,及时保质保量完成相关任务。
| 遵守教学常规,近三年未被通报;配合教学管理部门,能完成相关任务。
|
B16教研教改
| 每学期听课交流不少于5节次、参与教研组活动不少于5次,近三年主持教改项目不少于1项、发表教研论文不少于1篇、承担公开课不少于3节次。
| 每学期听课交流不少于2节次、参与教研组活动不少于2次,近三年参与教改项目不少于1项、承担公开课不少于1节次。
|
B17质量改进
| 重视学生意见反馈、收集,持续改进教学,有相关材料。近三年教学工作受到学生肯定、赞扬。
| 重视学生意见反馈、收集,能改进教学。近三年教学工作无学生投诉。
|
A6教学效果(15分)
| B18同行评价
| 同行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结果为优秀,并且有较高的声誉。
| 同行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结果为良好,并且有良好的声誉。
|
B19学生评价
| 学生满意人数不低于90%,不满意人数不高于3%。
| 学生满意人数≥60%,不满意人数不高于5%。
|
B20行业认可度
| 获得行业专家、参与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认可,近三年总体认可度不低于80%。
| 获得行业专家、参与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认可,近三年总体认可度不低于60%。
|
A7课程特色(10分)
| 下列情况之一均属于课程特色项目:
(1)课程近三年内获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课程近三年教学研究在中文核心刊物发表,或公开出版专著,或获得省、部级奖励;
(3)自编公开出版高质量的应用型教材,或被兄弟院校采用;
(4)课程近三年内自制的电子资源、课件、网站等在兄弟院校推广使用;
(5)课程在岗教师为省学科带头人或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6)课程有自制的符合课程标准、比较规范完备、已投入使用的试题库(试题不少于10套);
(7)课程学生近三年获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奖或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奖;
(8)课程有重大改革举措,具有独特而有成效的教学风格;
(9)课程实行双语教学。
|
| | | |
[1] 课程主体意识:指教师应具有课程批判、课程决策、课程建构、课程创造、资源开发、同行互导、评价引领、学生团队营造等意识。
[2] “4+1”标准,指我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该标准包括四个基本维度和一个附加维度,即基本素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以及创新创业。
内江师范学院关于印发本科专业课程评估方案的通知(内师院发[2017]59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