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
关于2014年九个二级学院专业评估的通知
 
校内各教学单位: 
教育部于2013年12月5日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要求全国普通本科院校在2014—2018年完成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而在审核评估之前,各高校需要建立全国统一模型的本科教学常态数据库,并先行完成校内课程评估、专业评估。目前,我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在《中共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内江师范学院关于印发201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内师委发[2014]2号)中的第八条明确表述为“全面启动”,并要求开展“9个二级学院非试点专业的评估工作”。
在上述背景下,现根据《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三年规划(2013—2015年)》,结合2013年秋季学期对育人模式改革试点的五个二级学院专业评估的经验总结,提出对9个二级学院进行专业评估,特制发本通知。
教学评估中心
2014年3月20日
附件:《内江师范学院专业评估方案》 
内江师范学院专业评估方案
 
一、本次专业评估的指导思想
1.专业评估应与教育部审核评估接轨,保持一致性,以减轻二级学院今后迎接教育部审核评估的负担。本次评估以教育部审核评估方案为指南,评估内容为审核评估标准在专业建设中体现的“6+1”模块内容。
2.重视专业教学数据库建设,将其作为本次评估的重要内容,为院校评估和教育部审核评估做好基础性工作。
3.体现审核评估精神。注重专业自评,把各专业自我评估作为专家评估的基础,专家评估根据深入师生和教学现场的实情判断来审核各专业的自我评估,既要肯定成绩,更要诊断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措施。本次评估不量化打分,避免由量化打分导致的材料主义、形式主义等弊端,以便更好地发挥评估对教学的诊断、建议和引导功能。
4.体现审核评估的引导改进功能。本次评估结束后,组织专家集体会诊,对需要改进的专业以项目资助形式给予扶持,有关结论通报全校。
二、本次专业评估的教学单位和时间范围
本次专业评估涉及的九个二级学院是:工程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外语学院、政法与历史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音乐学院。
本次评估的专业数:上述二级学院的某一个专业。
本次评估的时间范围:所评估专业的2011年9月——2014年7月。
三、本次专业评估的有关要求
为确保评估工作顺利推进,现对各二级学院提出如下要求。
1.接到本方案后,确定一个专业参加本次专业评估。
2.在第五周之内填报下表(加盖公章),并报评估中心备案。
内江师范学院2014年春 学院 专业概况表
专业沿革 
 | 专业创建时间 
 | 学生毕业届数 
 | 学生毕业人数 
 | 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 
 | 
|  
 |  
 |  
 |  
 | 
|  
 | 
学生情况 
 | 班级[①] 
 | 人数 
 | 班长姓名及电话 
 | 班主任姓名及电话 
 | 
级 班 
 |  
 |  
 |  
 | 
级 班 
 |  
 |  
 |  
 | 
级 班 
 |  
 |  
 |  
 | 
级 班 
 |  
 |  
 |  
 | 
|  
 | 
教学情况 
 | 本学期课程名称[②] 
 | 上课教师 
 | 上课时间 
 | 上课地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学期教研室 
情况 
 | 教研室名称 
 | 人数 
 | 教研室主任及电话 
 | 教研活动安排计划[③] 
(主题、时间、地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组织相关人员做好准备,包括材料准备(见统一目录)、上课准备(专家听随堂课)、现场审核准备。现场审核包括现场汇报、现场查阅材料和师生问卷座谈,每个二级学院的审核评估时间原则上为1天。
4.高度重视专业教学基本数据库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填写有关数据库(有关数据库表格由评估中心提供),数据库电子档应当自存。数据库作为本次评估材料,一并提交评估中心。
5.做好自评工作,形成自评报告,报告1/3篇幅为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改进计划。
6.本次所有评估材料应提交电子档、纸质材料,纸质材料应装订成册(具体册数需要根据评估专家人数届时确定)。
四、专业评估的流程安排
2014年春季学期九个二级学院专业审核评估的流程安排 
 | 
时间 
 | 内容安排 
 | 
第1周 
 | 制定专业审核评估的评估指标体系。 
 | 
第2周 
 | 召开评估专家的意见征询会,讨论专家分组(按学科门类分理科组、文科组、艺体组,并聘请校外专家参与评估),讨论专家评估流程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专家对所负责二级学院完成评估,提交纸质或电子的评估报告,报告模板由评估中心统一提供))。 
 | 
第3周 
 | 召开二级学院的评估动员解说会。 
 | 
第4周 
 | 征集二级学院评估意见反馈,调整评估细则。 
 | 
第5-9周 
 | 二级学院准备评估材料(材料目录由评估中心统一提供)。 
 | 
第10周 
 | 九个二级学院提交自评报告和评估材料,所有材料装订成册。 
 | 
第11-12周 
 | 九个二级学院专业现场审核评估。 
 | 
第13周 
 | 专家提交九个二级学院专业审核评估报告。 
 | 
第14周 
 | 专家会诊各专业存在问题,得出专业质量结论。召开二级学院总结交流会。 
 | 
第15-16周 
 | 整理存档本次专业评估材料。 
 | 
五、评估专家安排
评估专家原则上由我校督导委、教指委和外聘专家构成,在现场审核评估之前由校内专家负责联系、指导(参见下表),现场审核评估专家则重新组织安排。
九个二级学院专业评估联系指导专家分组表 
 | 
组名 
 | 学院 
 | 校内联系专家 
 | 校外专家 
 | 
理科组 
 | 工程技术学院 
 | 方飞 
 | 赵思林 
 |  
 | 
计算机科学学院 
 | 周学文 
 | 方飞 
 |  
 | 
化学化工学院 
 | 覃松 
 | 卿东红 
 |  
 | 
生命科学学院 
 | 唐正义 
 | 覃松 
 |  
 |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 卿东红 
 | 唐正义 
 |  
 | 
文科组 
 | 外语学院 
 | 钟素花 
 | 左群英 
 |  
 | 
政法与历史学院 
 | 焕力 
 | 张力行 
 |  
 | 
艺体组 
 | 张大千美术学院 
 | 刘戈 
 | 李达伟 
 |  
 | 
音乐学院 
 | 陈海珍 
 | 李达伟 
 |  
 | 
注:校内联系专家的职责如下
1. 对专业课进行随堂听课,评价、诊断专业课堂教学质量;
2. 至少深入一次专业室的教研活动,评价、诊断专业教研质量;
3. 分年级至少组织一次学生座谈会,评价、诊断学生学风、专业情感、教师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及教学满意度情况;
4. 汇集该专业的评估信息,撰写该专业的审核评估报告,反映评估过程、评估结论、存在问题及建议。
六、专业评估的操作要点
根据教育部审核评估内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次专业评估的要点如下表。
评估项目 
 | 评估要素 
 | 评估要点 
 | 
1.定位与 
目标 
 | 1.1专业办学定位 
 | 专业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 
1.2培养目标 
 | (1)专业培养目标及确定依据 
(2)专业培养标准[④] 
 | 
1.3专业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培养措施与效果 
 | 
2.师资队伍 
 | 2.1数量与结构 
 | (1)专业教师队伍[⑤]的数量与结构[⑥] 
(2)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落实情况 
 | 
2.2教育教学水平 
 | (1)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2)专业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 
2.3教师教学投入 
 | (1)教授、副教授为本专业学生上课情况 
(2)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 
3.教学资源 
 | 3.1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经费 
 |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情况 
 | 
3.2教学设施 
 | 教学设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情况 
 | 
3.3专业建设与培养方案 
 | (1)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2)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 
 | 
3.4社会资源 
 | 专业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 
4.培养过程 
 | 4.1教学改革 
 |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改革情况 
 | 
4.2课堂教学 
 | 教学效果情况 
 | 
4.3实践教学 
 |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⑦] 
(2)见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 
 | 
4.4第二课堂 
 | 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及效果 
 | 
5.学生发展 
 |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 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 对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 (1)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2)学生综合素质表现情况 
(3)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 
5.4就业与发展 
 | (1)毕业生就业率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 
6.质量保障 
 | 6.1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1)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 
(2)专业质量保障流程 
 | 
6.2质量监控 
 | (1)自我评估与质量监控的内容、方式 
(2)自我评估与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 
6.3质量改进 
 | (1)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2)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 
6.4质量信息及利用 
 | (1)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 
(2)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 
 | 
自选特色 
项目 
 | 各专业可自行选择有特色的补充项目 
 | 
七、补充说明
未尽事宜,由教学评估中心负责解释,联系电话:2343072.
[④]专业培养标准:年度阶段标准,四年总标准,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品质等标准
[⑥]结构包括: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双师型结构(双师型教师定义见内师人字【2013】12号)
[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内容、目标、师资、制度、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