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专业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贯彻OBE理念,将课程思政贯通教学全过程,强化课程资源的高阶性、学业评价的挑战度、教学模式的创新性,采取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建设进路,率先在《力学》课程中试点,对课程理念与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平台、课程内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学业评价等进行全要素课程建设,提升课程育人质量,促进师范生不断进步和全面发展。
全方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全过程贯通课程思政
课程团队从专业知识来源、内涵、应用、拓展等角度,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学生期盼的、与知识体系融合的系统化、多元化课程思政体系,为学生素养提升、价值塑造提供素材。通过教师的言谈、举止,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活动、课外实践加以实施,贯通于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
多维度建设课程资源,提升课程高阶性
团队除了开展电子教案制作、授课视频录制、习题解答电子教案编写、典型力学问题/计算机模拟案例库完善等资源建设工作外,还搭建了物理实验虚拟仿真平台,自主开发了黏性流体仿真实验软件,设计了30余个演示实验,提炼出了包括非定常流动特性等在内的研究型教学内容。
全过程多维度考核,提高课程挑战度
团队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融合,把课堂表现、单元测验、课程总结、课程论文等纳入考核体系,从过去“期末一考定成绩”向教学过程全时段考核转变,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效果反馈,促进持续改进。此外,课程还积极开展了课程总结、课程论文、小组展评、专题研究等具有开放性、总结性、创新性学习任务的非标准答案考核。
层次化教学模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团队针对各知识点的性质以及难易程度不同,将传统教学、小组探究、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形成了“导、讲-练-评、测-思、研”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筑了“以讲促学、以思促学、以研促学、以赛促学”的学生自主学习引领机制,以任务为驱动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水平和高阶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持续的课程全要素建设,学生学习效果取得了明显进步,表现出了善于学习、主动思考、能做题、会应用的精神风貌。近3年,学生获20余项校级及其以上创新训练项目和科研训练项目的立项,发表力学类相关论文10余篇,获力学教仪专利7项;参与学科竞赛7项,覆盖100余人次,获省级及以上奖项60余项。近3年,团队立项省级、校级、市级各类教改项目10余项,在《物理教学探讨》、《物理教师》等发表教研论文近10篇。